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學習科技

合作式學習理論的特色為籍由學生和學生之間彼此互
相信任,彼此相互合作,以達到1 + 1 > 2 的學習
效果。

然而,此種學習方式最忌諱以下的狀況:例如,團體
之間一件事情都是同一個人在做,其他人都沒做,則
形成 1 + 1 < 2 的效果。

CAI電腦輔助教學
一、 CAI 的定義
1、 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CAI) ,亦稱CBI(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以電腦為基礎的教學活動)或CAL(Computer as Aid to Learning以電腦協學習)。
2、 CAI是以電腦作為教學媒體,預先將完整規劃之課程教材,以電腦來呈現,協助教室的教學活動,輔助學生學習各科教材,達到個別學習、補救教學目的的教學活動。
3、 CAI是利用電腦設計的一套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教材,協助教師從事個別化教學,使學生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和進度來進行學習。減少個人學習時周圍同學的影響,同時也能以電腦記錄個別學生之學習進度與成績,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進一步做成績考核及教學課程改進之。
4、 CAI優點:
· 交談式形式,增加互動機會。
· 滿足個別差異需求,適合個別學習。
· 可反覆練習,發揮補救教學功效。
· 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 節省師資人力與學習成本。

二、CAI教學的特性
1、生動呈現教學內容
        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訊等多種資料均可以透過電腦整合,加以編輯,進而呈現出生動活潑而有趣的教學內容。
2、互動式教學
        運用電腦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透過教學設計者的巧心安排,常常會利用問問題、按按鍵、輸入等等的動作,引導學習者融入思考、一步一步在實做中學習。
3、模擬真實
        對於一些較複雜、危險或不容易實地操作演練的知識學習,電腦輔助教學發揮了模擬真實的特性,透過有系統、類似的畫面和聲音,模擬身歷其境學習複雜的知識和技能。
4、編序教學
        CAI教學也是一種編序教學法(Programmed Instruction)的延伸,所謂編序教學法是將教材內容經整理分析後,按其課程順序編排成一個適合閱讀、輸入、驗對、推進、紀錄的序次,將課程內容逐一呈現給學習者。近代教學強調師生互動關係,導致非編序教學方式的CAI應映而生,虛擬實景(Virture Reality)的真實模式紛紛出籠,或許將取代傳統式CAI模式而成廿一世紀的主流。
5、幫助個別化學習
        教學強調個別化(Individual)與補救教學的學習。因為電腦輔助教學是一種個別學習情況的安排,以新的技融合文字、影像、語音、圖片提供個別習者之必要性的協助,以幫助學習者達到教育上的目的。可依自己的能力自定進度,不受其他同伴的影響,對程度高的學習老可跳級進入新的或深一層的學習;對天資或學習能力較差之學習者,經由電腦重複教學亦可提高學習效果。
  另電腦輔助教學可提供指導者考核學習者的實際學習情況,無論是進度或回饋數據資料,具有保密隱私和個別學習的特點。

6、適合合作教學
        早期電腦輔助教學受到電腦本身功能的限制在團體合作學習上效果較差。但近代電腦科技快速之進步,透過CAI不但可做個別化的教學,同也可進行團體的合作教學,在合作學習裡可增加討論、腦力激盪的機會,使團體內的成員都能得到益處。因為電腦能記錄個別或團體學生之學習進度與成績,幫助教師瞭解個別學生或團體內個體之學習狀況,以便進一步作成績考核之依據及補救教學課程改進之用。
7、多元化
        隨著電腦科技的日新月異,CAI服務的項目有愈來愈多的驅勢。CAI的型態由傳統學習法轉變成互動性最佳的虛擬實景(Virture Reality)裡的真實模式。以「角色扮演者」(Role Player)增強學習者的感官接觸,進而建構經驗與佑識,使學習的領域由淺入深,出樣式範圍由單調轉向活潑、題材愈來愈寬廣、新穎與生動趨勢。
8、無時間限制的學習
        使用者只要具備電腦設備加上CAI軟體就能進行CAI學習,因此CAI是位永不疲倦的老師。CAI提供的是鼓勵和忠誠度極高的回饋,即始是相同的問題,不因已回答多次而失去耐心,進而罷工或當機,反而因著多種提示更能展現不屈不撓的解說以支持學習者。

三、CIA的表現方式
1、教導式(Tutorial)或稱「個別輔導式」(Tutorial)
        常見CAI模式,以傳統教學方式(循序編列)將課程內容,習題練習直接或間接設計呈現於CAI教材中,使學習者藉著CAI之操作,判斷反應,進而實施回饋與補救,從中達到教育目標。
2、練習式(Drill & Practice)
        當學習者己經接受過單元課程,仍不理解時,「反覆練習式」CAI可幫助習者做第二次或第二次以上到第N次的多次練習,熟悉單元目標進而建構新課程觀念。「反覆練習」特別強調以相同的題目刺激學習者,以其問題知學習反應,以進行回饋工作。
3、測驗式(Testing)
        CAI在教育上最早使用的一項功能就是「測驗式」。將課程目標以測驗題目方式展現出循序進度或跳躍式應用,以減少時間之花費,增加學習者信心之建立。
        測驗式CAI的問題架構,是依據課程教材標準為主體,並記錄學習者之學習情況,以資料方式提供回饋,甚至提供細紀錄資料回饋給教師,使教師能掌握學習目與進度。
4、諮詢式或稱問題解決式(Problem Solving)
        將學習者以互動式的「角色扮演」處理可能遭遇到而待解決的CASES。例如:在繪製函數圖形CAI裡,當學習者輸入函數值時(Sin(2x)+cos(y)),螢幕會自動繪出該函數圖形。「問題解決式」雖與模擬法相似,但模擬法偏重在較高的危險或較難獲得的實物或比較抽象的事物。「問題解決式」則無此限制,只要符合「人性心理」之情況皆可能以此方式表現。

5、遊戲式(Games)
        在所有CAI類型中,遊戲式的教學活動中是最普遍也最有效。因為CAI過程強調學習動機、與興趣提昇,它也屬於極性的互動。所謂「教學遊戲化」,「遊戲教學化」的教育價值。
6、模擬式(Simulation)
        對有危險性或傷害性之特殊任務者,或短時期內無法得到的結果,模擬式CAI是一個很好學習模式模擬能在電腦上得到實際的情境。例如:航空飛行模擬、財務分析、股票買賣、實驗室內研究、醫院診斷、解剖等等。「模擬式」強調實作性,特別是具有臨場感的實景操作。學習者可透過真實模擬得到應有的知識,進而「按步就般」的領略步驟。
7、對談式(Dialog)
        以互動模式提供一對一的對話模擬,進行CAI教學。猶如醫生詣問病人病情,使醫生藉通話中瞭解病人病情,經過判與分析,進而開出藥方。
        另一種「對談式」的使用是在醫院醫師開刀時,主治醫師隔著螢幕的一端將訊息傳遞至另一螢幕的醫師,進行開刀醫療對談。
8、「模型式」(Modeling)
        以特殊模組進行測試,例如飛行靶機模組,基於安全考量。以靜態假設方式顯示目標主題,或以動態規模進行CAI教學。
四、傳統教學和CIA教學的差異
 
傳統教學
電腦輔助教學
學生
1被動學習知識
2被動獲知學習障礙
3學習上缺乏多元化
4團體教學缺乏個別差異性
5多為紙筆練習
6學習時易受學習團體的干擾
7受課堂上課時間限制
 
1主動建構學習
2進行線上測試
3可線上問題討論
4可自我評估學習成就
5可了解自我學習障礙
6多元資源運用,易引起學習興趣
7可隨時學習,不受時間限制
8可個人學習或團體學習
教師
1教師全程主導學習環境
2教師是教材設計者、評估者。將無結構性的教材結構化。
3教學資源多以教科書為主
4評量較為主觀
1教師以電腦輔助教學內容,減輕教師負擔
2教師可是教材設計者和評估者,亦可直接運用教學軟體實施教學和評量
3教學資源充足而多元
4評量更客觀公正
系統
1採課程教學
2實施紙筆測驗
3評量成績
4師生直接互動交流
5分析學生學習狀態
6解決學生學習障礙
7全程輔導學生學習
1結構化教學教材
2可隨時記錄學生學習過程
3線上測試問(隨機出題)
4立即成績評量
5討論區
6分析學生學習成訧
7分析學生學習狀態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第一章 媒體、 科技與學習

 學習是甚麼?
  
    新觀念的學習就像打磨、切割黯淡無光的鑽石原石,當你能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表達這觀念,就會像鑽石從各角度綻放出光芒。照本宣科的死記,不算真的熟悉明白,也談不上活用了。

  終身學習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學習如何學習更顯重要,了解大腦如何運作,會讓學習更有效率。

  提出多元智能理論的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所寫的《Changing Minds:改變想法的藝術》。值得注意的其中一部份是作者對學習的看法:學習,也是改變想法的一種。底下節錄書中有關學習的部分。

  越熟悉某個觀念,就越容易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思索它,這使我提出一個重點:以各種不同的版本呈現同一個觀念,對改變某人的想法,是極其有效的方式。(《Changing Minds》,頁15)

  身為成年人,我們該隨時樂於敞開胸懷,讓外在的影響力改變我們的想法。我們必須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如教育學者席澤(Theodore Sizer)所說的,「即使在沒人注意的時候」,依舊學習。

  
  為自己的教育負責,責任重大。這意味著個人已經把原本由父母師長所扮演、傳遞知識和技巧的角色內化。這名終身學習者必須了解如何觀察相關領域中的變化,而觀察的方法除了和別人交談、觀察別人之外,也包括在書面文獻、相關網站,以及提供成人教育的機構目標更明確的尋找資訊。不論你的工作是什麼,都必須隨時了解舉世其他人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同樣重要的是,要了解你自己的大腦如何偵察運作。最擅長改變想法的人,對自己如何建立想法有深刻正確的了解。人類大腦的有些層面放諸四海皆準,比如:若能經常在不同的背景環境下運用新知,學習的成果就更好。但大腦有些運作方式卻因人而異,比如可以讓我一再閱讀的文字說明,是我最容易吸收消化的方式,但其他人卻可能偏好口頭的簡報、講授,或熱烈的商討辯論。

  了解自己的大腦、知道它如何運作才最有學習效果的人,最有可能有效改變他自己的想法。從前成年人罕有繼續學習的機會——大學是成人最主要的教育機構,如今各種智庫、成人教育機構、各大企業的週末和暑期的「認知營」和訓練單位(或甚至各企業大學),全都已協助成年人改變想法為目標。如今企業界每年花在訓練上的經費,就上達千億美元之譜。

  在我們當自己的家教時,也必須要了解自己大腦運作的方式,知道自己的偏好和怪癖,了解自己各方面的智能優劣,知道怎麼樣安排教法和課程,才能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Changing Minds》,頁211)

  如果還有人不認同「幾乎沒有任何職業是不需要終身學習的」,請想想在「無米樂」演出,去年得到冠軍米獎項的崑濱伯。這也難怪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中說「懶於求知的人沒有生存空間」了。


成功教學的特色是?

 套用著名的教育領導學者薩傑歐凡尼(Sergiovanni, Thomas J.)對學校校長領導心向(mindscapes)重要性的主張,作者認為「 教師對教與學的心向,決定了教師的教學實際」 ,因為這些心向決定了教師心目中認為「怎麼教才有效?」「何謂『成功的教學』?」「何謂『有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與角色關係如何?」等等,其中教師心目中何謂有效教學的意象、圖像如何,對教師的教學實際影響深遠。
根據作者多次與不同國中教師討論的結果發現,國中教師心目中有關何謂有效教學意見並非完全一致,但大致可以歸納為四大類,亦即強調過程、重視結果、著重進一步學習之能力與意願,以及前三者綜合的看法,茲分別說明並與「 高品質的教與學」 比較如下:

一、強調過程
  在這類的有效教學意象中,當教師被問及:「在您心目中,何謂有效教學?」時,部分老師會指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提問問題並願意發表看法;一些老師認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有興趣(不會感到無聊,甚至打瞌睡、睡覺);有些老師則綜合地說,在其心目中,當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參與」的意願與實際時,這樣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
二、重視結果
  與「 過程觀」的有效教學焦點有些不同的是(但仍彼此相關聯),有些老師特別重視教學之後的結果。在這些老師的意見中,又以「 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學生成績進步了」 、「學生能展現有創意的作品」 、「學生行為改變了」 、以及「 學生可以(會)應用所學的東西」最常被老師提起,換言之,這些老師比較重視「學生學到了什麼」 ,當然這樣的看法亦與如何評量有關。

三、著重進一步學習的能力與意願
  另外一些老師認為學生終究必須「出社會」 ,或利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而在學校所學的內容雖較廣泛有系統,但在學生處理生活的真實問題時,這些知識、技能,甚至態度都必須經過消化、轉型、類化(觸類旁通)、甚至改變等作用,這些作用在形式上都是屬於「再學習」 、「進一步學習」的範疇,所以,在這些老師的心目中,當學生具備了進一步學習的能力與意願,這樣的教學就是有效的教學。

四、綜合性的看法
在與多所國中教師討論時,有些老師會認為上述三者都應被列入有效教學的圖像中,不應有所偏廢。經過彼此相互詳細探究後,大部份老師都同意這樣的看法,只是每位老師在上述三個焦點的比重上可以有所差異。